全国 切换地区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解读上清华的十种途径

导读摘要: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解读上清华的十种途径,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解读2014年清华大学各种招生政策及启动情况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解读上清华的十种途径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解读上清华的十种途径

清华招办主任于涵做客新浪谈清华招生政策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解读上清华的十种途径

于主任解读上清华的十种途径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解读上清华的十种途径

上清华的十种途径

清华学子谈学习生活:平台很高能看整个世界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做客新浪教育,详细解读了2014年清华大学各种招生政策及启动情况,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尹俊: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浪网的直播间,今天我们的直播间里要和大家解读的是2014您清华大学高考招生的启动情况。我们非常荣幸给大家再次请到来自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于涵老师,欢迎您于老师。

于涵:您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尹俊:于老师也是今年度第一位做客直播间的高校招生负责的领导,今天我们首先要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清华大学在本年度招生的各种类型的介绍,以及它的一个启动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于涵:虽然2013年还没过去,但实际上各个高校面向2014级学生的招生工作相继都已经开始了,特别是一些特殊类型的招生,当然也包括自主招生。这一段时间大家也会非常关注,也包括我们近段时间看到国家的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应该说正在徐徐拉开大幕,相应也有一些省市相继推出了一些有关高考改革的一些征求意见方案,当然也面临着在2014年将会如期而至的,国家对于保送生的政策,对于加分政策的调整,2014年就要兑现。所以,应该说2014年的招生势必会呈现给我们很多变化,这也是大家现在比较关心的,我们也想在这样一个还比较及时的时间,现在还是2013年的11月,我们就跟大家来前瞻性的,也解读一下2014年各种类型的招生,大概是怎么样开展,相应的让我们考生也要做一些准备。

今天我也带来了这样一个图板,也向大家用图板的形式来直观的展示一下现在我们在本科招生当中,到底有哪些类型,要怎样开展。

这是清华大学目前本科招生的一个类型的示意图,现在本科招生一共有10种类型的招生,已经和大家以往理解的只有高考一个通道,所谓一考定终身,已经远不是那个时代的一种布局了。当然高考的招生在整个体量当中,它仍旧是主体。总清华大学来说也是这样,虽然我们说已经形成了一个综合评价、多元化录取的整体格局,但是高考招生作为最主体的一项招生,它占有我们全年招生总数还有7成以上。其它的9种类型招生,总量也不到招生总数的3成。

在这10种类型招生当中,我想先挨个给大家看一下,有比较熟悉的像自主招生,像保送生、艺术特长生、体育高水平运动员、国防生和定向生,这大体是一类的,还有艺术类的招生,清华大学就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招生,单招的艺术类招生。还有从前年开始的飞行学员,现在和空军、海军,和全军在合作培养飞行学员,还有港澳台侨的招生,这是一种类型。还有从去年开始,已经进行两年的,我们现在统称贫困专项计划。去年叫“面向连片特困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2013年刚刚招完这一届又增加了一部分国家级的扶贫开发重点县。现在面向全国832个贫困县,也是定向的扶贫招生计划,这也是一个新生事物。

回到整个图板来看,现在我们说十类招生,但是并不是每一类招生和每一个考生都有关系的。我们发现其中有一些是按照,无论是大家本身的类别,例如港澳台侨,本身你是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还是侨胞,本身的属性决定了是不是参与到这个招生当中。如果不是,显然就跟你的关系不大了。也有按照地域来划分的,例如说贫困专项计划,如果不属于这832个贫困县,跟这项招生计划也是无关的。当然大部分是按照大家所擅长的这样一个长项,所谓特殊类型招生,我们在综合评价当中,因为优秀的学生本身的组成就是多元的,有的喜欢唱,喜欢跳,有的跑的快、跳的远,应该说我一直有投笔从戎参军的理想,有的还想当飞行学员。不管怎么样,你擅长的方向,当然还有艺术类,善于写,善于画,将来想做艺术家,等等这些,你擅长的方向特长,以及你未来发展的志向,这两个决定我们也会对考生因材施招,设计专门的通道,为这些有特长、有志向,也有基础能力的考生,要设计这样的通道,所谓因材施招。

主体上划分类型大概是按照这些。可能和我们广大想报考清华的考生,历年来关系比较大的,除了刚才说的这些以外,大家现在都熟知的自主招生,还有保送生,当然高考是和所有人都有关系的。高考今天我们先暂时放一放,先不谈,因为高考的招生一般来说在当年的4、5月份才会启动高考招生的政策宣讲,也就是2014年的4、5月份,我们再来谈高考的招生。今年我们为什么要提前来说这些招生?因为这些特殊类型的招生基本上都会在这半年的时间,大概就是从这个月开始,11月,一直持续到明年大概2、3月份,会陆续地开展这些招生,都会相继启动,大部分都会在11月和12月启动。大家比较关心的,例如自主招生,除了清华特有的新百年计划的这三个子计划自主招生,我们待会儿再说,现在全国有90所高校有自主招生的试点权,这些学校的自主招生会在什么时候开始呢?一般来说会在前一年,也就是明年的招生会在今年的12月份才会启动。所以,考生大家不用着急,说我现在是不是已经错过什么了,这个会在今年的12月份启动,大家可以继续关注。

保送生大家需要注意,在今年会有重大的调整,所以这也是最近大家咨询问的比较多,说保送生怎么看到清华刚刚公布了保送生的招生简章,跟往年的变化那么大?不仅是清华的变化,大家追溯政策历史,教育部等几个部委联合下发了一个重要文件,对我们国家的保送生制度以及高考加分制度,都做了一些重要的调整,调整的起始时间就是从2014年的这一届学生要实现这个调整,所以实际上今年的保送生政策在各个招选保送生的高校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这个变化简而言之就是以往参加五大学科竞赛以及各种有保送生资格的竞赛,例如全国的课题创新大赛、小小科学家,五大竞赛就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参加这些竞赛的同学们,以往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就可以具备保送资格,但是在2014级必须要获得国家级的一等奖,在全国有一个总决赛,一等奖就是这个总决赛的金牌,并且能够入选国家集训队,才可以具备保送资格。这就是意味着以往具有保送资格竞赛的同学们,大概全国会有7000人左右,在今年这个人数缩小到了全国只有260人。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保送生资格有了新的界定。所以,以往可能来报考清华的保送生会非常多,因为有资格的学生很多,但是今年有资格的学生竞赛保送生就已经变成了260人。当然有变的,也有没变的,保送生的另外一种类型,在全国还有16所外国语学校具备推荐保送生的资格,外国语学校推荐的语言类保送生的政策相应的变化不大。 如果还有各个省自己设置的以往具有保送生资格的一些品种,在今年都一并规范,没有保送资格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在今年注意,本来以为自己还有保送资格,例如参加竞赛也好,例如一些省原来有保送资格的学生,今年一定要明确自己是不是在具有保送生资格之列,然后再参与保送生的选拔。怎样参与,因为今年面向范围已经非常小了,在这里就不浪费时间面上来介绍了,大家可以登陆清华招生网看一看保送生今年怎样参与,怎样选拔,在网上已经可以看到简章。

再重点说一下清华现在以自主招生为主体的,当然包括特殊的自主选拔的一个计划,也就是新百年计划,今年已经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清华大学开展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这个是很多要向往清华、报考清华的同学们要重点关注的新百年计划。新百年计划分成三个子计划,包括领军计划、拔尖计划以及自强计划。相应的它的选拔目标非常明确。

领军计划就是为了选拔和培养未来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设计的这样一个选拔和培养计划。这三个计划都很一致,不仅仅是招生计划,是选拔和培养,也就是选育衔接的一个重要的,清华大学在这几年推出的一项计划。

拔尖计划重要的是面向培养未来的在科技前沿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的一种选拔和培养计划。

自强计划相应的就是面向我们国家同样是832个国贫县以及连片特困县的同学,特别是贫寒子弟、农村子弟,开展的一项为了选拔和培养未来国家发展的这种自强不息的中坚力量的一项专项计划。

这三项计划相应的我们会在最近一段时间里陆续的开始启动,领军计划已经启动了,拔尖计划和自强计划大概会在11月底之前,会发布简章,相应的也就启动了。所以,有志于来填报清华大学,并且觉得自身的特点符合这三项计划的,希望大家重点上网关注这三项计划的实施办法、招生简章,相应的来做一些填报。

今天要特别说的是,因为大家也会长期跟踪清华的这些招生计划,今年的一些变化,我也特别介绍一下。

刚才其实介绍了保送生制度的变化,今年自主招生,除了新百年计划这个特殊选拔计划以外,自主招生本身有没有变化?目前来说还没有变化的迹象,但是在12月上中旬的时候,各个高校相应的会发布面向2014年自主招生的简章和实施办法,届时大家会看到有没有明确的变化,目前判断变化不会太大。新百年计划有没有变化,重要的变化,第一是领军计划和拔尖计划,这两项选拔计划,衔接今年保送生制度的变化,他们在自主招生当中的降分优惠幅度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以往这两项计划的降分优惠幅度都是最高60分,在清华当地录取线下60分的幅度。今年最高的幅度可以达到当地的一批录取分数线,就可以被清华大学录取,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高幅度的调整。再有像拔尖计划,也是承接保送生制度的调整,除了往年选拔的那批非五大竞赛的,在其他领域有突出才能、发展志向、基本能力的同学,主体是选拔他们。但是今年五大竞赛在这里头学科的创新潜质的考生,也会由拔尖计划来进行承接,来进行选拔。所以,今年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拔尖计划的面向对象,和最终选拔认定的规模,都会扩大,这是我们刚才说可能因为保送生制度调整,感觉非常失望,是不是无路可走,这些学科竞赛特长生,实际上在清华大学我们还有拔尖计划来进行承接,而且这种承接不仅仅是招生上的承接,还有刚才我们说的,清华做这几项计划是选育衔接,会因材施招和入校后的培养因材施教,能够更好衔接起来进行培养。所以,大家在升学的时候,选拔清华特别是选择清华各个专业领域的时候,我们也会给大家更多的一些指导和资源的匹配。入校以后,相应的因材施教的环节,例如说学科学业的导师,例如参与各类可以进一步为大家的学科特长和你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撑、支持的实践环节、竞赛环节、实验室的匹配等等这些,都会在我们拔尖计划当中得到体现。

重点还要讲自强计划今年的变化,而且今年的自强计划应该说,跟我们全国按照地域来看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域,按照人口比例来看,也是三分之一人口以上的地方的考生都有关系,以往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是面向全国592个国家级的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今年的自强计划清华面向的地域扩大了,达到832个国贫县加连片特困县。所以,考生首先要明确我是不是在这832个县之列。我们在网上公布自强计划简章的时候,也会把这832个县的名称分布在哪些省,都会做一个细致的公布,大家要关注。

第二个变化,除了这832个县的考生以外,还有在全国的乡镇农村中学的孩子们、考生们,今年也都有机会了。我们现在主体的高中分布在县级或者县级以上的,比如说地级市,甚至是直辖市,少数的还分布在咱们的乡镇、农村,这些考生今年会一并纳入到我们的自强计划的选拔对象当中来。所以,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我们选拔的自强计划,选拔和倾斜的对象,今年有了一个比较大幅度的扩大,县域上扩大到832个,对象上又增加了一种类型,就是现在在乡镇农村高中学习和参加高考的这些考生们,都纳入自强计划。

第二个重要的变化,今年清华大学开展的自强计划是和其它的5个高校,也就是共6所高水平大学,共同开展自强计划。大家关注前两年清华和其他三所,每年都有四所高校,今年扩展到6所高校,哪6所,除了清华大学,还有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一共6所大学共同开展自强计划,大学的面扩大了,给同学选择的面和机会也扩大了。往年刚才说的在那些地域的每一个中学只可以推荐一名同学、一名考生来参加自强计划,今年每一个符合条件的中学可以推荐三名考生来参与自强计划。所以,实际上我们有一个预计,今年参与到自强计划的考生覆盖面,类型也扩大了,接受的大学也扩大了,包括中学的推荐名额也扩大了。体现了这些高水平大学,应该说也是响应我们国家包括中央的号召,为促进教育公平和入学机会公平,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努力。也有一个预计,今年自强计划的最终认定人数在清华肯定会有所放大,而在其它的5所大学预计也会有所放大。这些大学总量上面向我们这832个县,今年的这些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考生们,给大家创造的机会应该说是会多出很多来。所以,也希望大家广而告之,有这样好的机会,我们希望更多需要支持的,希望能够走进名校,圆自己发展之梦的孩子们,能够充分参与到我们特殊的招生计划中来。

主持人尹俊:看来清华今年在自主招生方面政策的变化是蛮大的,所以考生和家长今年都得仔细去多加一些了解和阅读,可能和往年会有一些调整。

接下来的问题可能跟北京有关,北京地区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明年的一志愿可以改为可以报两个平行的高校,减小了报考的压力,但是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样可能报考清华这样名校的时候,分数线可能被抬高,招办主任于老师,对于有意报考清华的考生和家长,这方面就北京地区来说,给他们有怎样的建议?

于涵:北京地区高考改革的征求意见方案,前段时间公布出来,这不是一个固定时间,应该说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公告,以及之后出台的有关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对于在教育领域深化改革,有了非常明确的方向,这其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为了重中之重,这是大家最近比较关注的。在这个决定当中有几个明确的提法,例如说包括我们要构建起来考生招生的机制,学生要能够实现自由的选择,大学要能够依法进行自主招生,我们的专业考试机构要承担起考试组织的任务,政府要开展宏观管理,当然整个社会也要参与广泛的监督。形成这样一个招考的机制。这个机制是我们最高的一种顶层设计,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蓝图描绘,我们要形成这样的机制,按照决定的精神来看,至少要2020年可能能初步形成,这是我们的目标。在这个机制下决定要提出若干具体的改革措施,大家比较关注的像探索文理不分科,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文理分不分科,长时间大家都在争论,分有分的理,不分有不分的理,现在我想作为一种探索来讲,明确方向说文理不分科。再有也是要探索高考作为统考,它的考试科目要逐渐减少。再有是我们的外语作为一门比较特殊的科目,要把它从高考当中单拿出来,放进社会化考试,并且希望能够实现一年多次考试,等等,有一些这种明确的改革措施的提法。

作为考生也好,家长也好,不去研究高考的话,对于这样一些具体的提法,一些改革的措施,可能并不太理解,也并不了解它提出的背景,包括原因,包括对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想今天只能作为一个大学负责招生工作的专业人士的角度,我们来看这次决定当中提出重要的顶层设计的机制、方向也好,还是具体的这样一些措施也罢,它背后体现了三层含义。

第一层是要解决一个主要的问题,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当中,因为考试招生制度而使得大多数人感觉负担很重,高中说高中压力大,初中可能说比高中压力还大,甚至小学生也蹦出来,说从我们这一块儿压力就很大。大家都觉得负担很重,到底是为什么?负担重对于一个要追求很好学习成绩,要有一个很好成长的孩子来讲,他如果是自发的,我可能多学一些知识,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多开展一些全方位的素质的锻炼等等这些,他也可能会觉得负担重,但现在是整个咱们在受教育的群体都感觉超出了它应有的负荷,而不是正常的范围内。所以,在这次改革当中,其实大家都说,大家以前也都说,因为高考指挥棒,使得我们的负担应考、应试、升学的压力是一步一步传导下来,甚至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他还不知道什么叫负担,但是实际上已经几乎把他们所谓课余时间都要排满了,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的孩子们。他自己并不知道我如何去安排这些时间,但是家长身上的负担使得他们不得已让孩子们在幼小的童年时代就开始承受这种负担。说到底,谁都知道,那么小的时候应该去玩,应该享受他们的童年,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在他们那么小的时候,就把甚至小学的数学、外语,就要学那么多知识,让他甚至每个人都要成长为小小神童,都有这样的期望,可能并不是。但是因为这样一个整个大的环境氛围和巨大的摆在大家感觉十年、二十年之后的,并不是就业,而至少是升学的压力,使得孩子的家长们不得已也要让他们加入到这早早承担起负担,甚至是超负荷运转的行列里。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基于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很现实、很具体的问题,我们说指挥棒要做出重要的调整,要减负。我们看到有很多具体的措施也体现出来,比如说高考科目的减少,这个大家也争论,说高考科目减了,负担就轻了吗?从原来考5门,现在改成考3门甚至考2门,英语也拿出来了,高考就考数学和语文两门,还有这样一个说法,要把分放大,原来一门150,现在一门干到300,两门能到600,参加高考。说5门改2门是不是负担就轻了?我们看怎么看这个问题。如果是单从数上来看,原来我要学5门,现在只需要学2门了,为什么?因为高考只考两门。谁都知道考什么就学什么,这是高考指挥棒最直接的一个导向,于是乎我只用学两门,那可能很多孩子觉得负担是轻了。但是高考统考减少科目这项措施一定要放在整个我们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大局中去推进和实现,才能真正体现出减负的目的。

我举极端一点的例子,就是改成考2门,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在高三,我们整个一年的时间,别的不用学了,就学这高考的两门科目,实际上大家原来应考5门的时间,要全面放到这两门当中,你时间压力并没减小吧。你说知识的获取减少了吗?原来说我还要学那3门,那么现在只需要学2门,少了吧?不是。2门你要学得很细,改300分,原来不考的现在可能考了,原来考的深度不够,觉得区分度不够,量不够,知识面覆盖不够,现在再把它扩大一些。所以,直观的理解,这么一种改法,只会使得原来我们把学其它三门的时间,现在又高强度、高密度的集中在了这两门高考科目上。如果最后高考仍然是分分计较,仍然是以分论英雄的话,所有的应考的考生仍然是,我多一分就比少一分将来更有可能上一个好大学,上一个大学,我就必须把自己的分干上去。所以,可以想像,如果只改这一项其它不改,可能考生们面临的日子更惨,以前他还能学5门功课,比如我学理科的,对物理、化学,甚至对生物,还挺感兴趣,还能学一学,现在我感兴趣,还不能学了,你就必须照着语文、数学这两科去准备。学一年的语文数学,我估计很多考生会吃不消的,半天学语文,半天学数学,完了就考这两门,真吃不消。所以,从我们出台这样的改革措施,并不是想直接导致这样一个局面的发生,而是大家看改革措施的时候,也不要孤立看这一条,一定要放在全局来看。但是我想无论是减少科目还是文理不分科,还是外语一年多次考试,等等这些,都有一个很自然的初衷,要给大家减负,但是要放在全局当中来推进,最后的效果才有可能实现。

第二个高考改革的目标和设计,体现出来的初衷是要增加学生的选择权,这是我们大家,特别是作为考生、家长,作为中学来说,也呼唤了多年。什么叫增加选择权?现在我们的高考只有一次考试,的确也如我们这个《决定》里所说,所谓实际的一考定终身并不能说现在已经打破了,别看我们刚才说清华大学有这么多的录取类型,不是只有一个高考。但是明确告诉大家,在这个里头,除了现有的还有极少量的保送生之外,其它所有类型统统要参加高考,而且高考都是在对他们评价当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这一点没错,而且从比例来讲,即使清华这样的学校,我们说肩负着为国家要培养未来各个层次、各个类别的顶尖的优秀人才,有的要成为领袖人才的领军人物,有要成为大企业家,有要成为学术大师,要能争取到诺贝尔奖,还有一些为我们国家的重大科技进展、重大的国家利益,也要去争取权益的,等等这些,将来社会对于一个大学培养出人才的期望是很高的,它是多元化的。但是我们主体的高考,按照总分划线、统一集中录取的模式,它实际上一元的评价体系,使得我们大学的选择权也好,学生的选择权也好,确实没有能够体现出来,学生的选择权就在于我们必须要搞这次高考才算数。第二,高考我也只能填报这一次志愿,不能频繁的去填,虽然也有一些不同批次的,前一个批次的填完了没被录,是不是还让你填后一个批次,但是已经人为把大学分成若干等级,考生的选择也人为分成若干等级。说现在不是有平行志愿了,是不是可以选择很多大学?No,平行志愿只是在你一次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平行填几个,但是不要忘记,最终录取你的大学只能是一个,唯一的一个。平行志愿解决的并不是几个大学可以同时选择,可以同时录取,再进行一个选择反馈的问题,也就是所谓一档多投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平行志愿解决的是让大家最大程度的减少填报风险的问题。因为你平行志愿就可以把这些学校的梯度进行合理的安排,最简单的平行志愿就是这次北京刚刚提出的方案,从明年2014级开始,把第一批次的第一志愿可以填写两个高校志愿,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平行志愿呈现。但即使是增加了只有一个高校,但是其实对于考生来说,大家鼓掌欢迎,我们也欢迎。为什么?确实是考生的选择权有了质的差别。原来的第一志愿的确只能有一个大学,谁都知道这一个第一志愿的大学如果未被录取,掉下来虽然第二志愿还有所谓三个平行志愿能去接,但是很多重点大学都不会在第二志愿去接第一志愿的落榜生,这是一个技术环节。但是现在在北京,第一志愿也可以报两个了,比如说大家填报志愿的时候,第一志愿两个当中,显然第一个就可以填报,你真的是非常心仪向往要去冲一冲的大学,以前你要考虑调档的风险,而现在这个风险是由你第一个志愿的第二个大学志愿解决了,第二个大学志愿显然要填报你相对来讲也可以接受的、也不错的,但是对于你的考试来说风险不是那么大的这么一个学校,作为你的第二志愿。是这么一个填报的方式。

当然有一些省,平行志愿已经打通,大的平行,所谓第一志愿可以填报4所、5所甚至6所大学,于是梯度可以排得更加细致、更周末一些。只是在这儿的差别。但是刚才说的,即使平行志愿,也没有给考生一个多次、多个大学的选择权,你仍然是通过一次高考最终选择一所大学。更不用说你还有对于不同大学的不同专业,还能再有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我们统统选大学、选专业的问题,就在这一次高考的录取当中,一次性全解决了。效率非常高,但是资源匹配的质量应该说是比较差的。

我曾经也讲过,即使在清华大学,这么高的分数,那么多好的考生到清华了,但是进入清华以后,因为一次匹配的质量不可能再提得很高了,我们在招生当中的咨询宣传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了,在很多出分的省填报志愿的唯一性甚至我们都能帮他解决,但是因为你最终的录取原则,包括专业录取原则就是看分,不看你真正的专业志向,你的长项特长,你为未来发展的考虑等等,录取的时候看不到这些,我们只能看分。一个专业在这一个省,如果只招一个,在你前头分于你的人已经报过了,你再是这方面的天才,例如学数学,前头已经比你高的人报过了,你就是数学天才,对不起,我也只能按分来录。所以,实际上一次招生的这种资源匹配,就是更合理的这种招生专业跟更适合的学生,一个大学的专业和一个学生进行对接的时候,在一年招3千多人的情况下,不合理匹配率会有一定程度,我们大概测算过,大概也会到百分之十几,将近百分之二十。我们说这些在中国最好的教育资源,这些最优秀的孩子,他们因为你的考生招生制度,他的这种刚性使得这种资源匹配也会有巨大的浪费。大家说百分之十几是不是还可以?不是。任何一个清华大学的招生名额,大家都那么的珍惜,你配错一个,我们都觉得是一种挺大的浪费。但是百分之十几,这算下来,咱们是上百个甚至是几百个这样的概念,这要靠进校以后我们再去消化吸收,这是有成本的。所以,考生的选择权也有,从我们整个招生,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源匹配的过程来钟,它的效率、准确度再要提升,考生选择再要满足,需要改,有一些措施,包括我们顶层设计,也是向着这样一个方向来改。

第三个层面,高考改革的方向非常重要,就是要在考试招生,特别是招生当中,一定要体现出大学的自主权和大学的选择权,也就是大学在高考招生当中的主体性地位。几乎所有的,特别是高水平的大学,都感同身受。我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咱们现在的高考,单从分数的招生不叫招生,我们叫招分,我们在最后录取的时候的确不用看你是张三、李四,只看你的分就好了,每个省有招生计划摆在那儿,按照这个分由高到低,不管你是平行志愿、梯度志愿,不管怎么报的,反正最后是按照分录,不同批次,但是都按照分录,从高高低,计划到哪儿就是哪儿。在这个计划形成的分数线上,线上的学生统统录取走,线下的学生一个也不许录,这是咱们高考最简而言之的录取规则。但是大家知道,在现在的高考,一次性考试评价的模式下,大家都知道,每年到这个分数线的时候,我们都非常纠结,你说真的就是分数总分750,这660的可能就进了,659可能就落榜了,这就是命运的抉择。这是对大学。

还有对不同的专业,660分的学生和670分的学生我们选取的时候,670分报的数学我们录取了,他进了,660就算你是一个数学天才,你也不能进。高考总分10分的差别,到底是不是说未来对于他学习数学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可能他们总分上是因为外语加语文差出10分,甚至差出十几分,而660分的同学比670分的同学数学高出60分,但对不起,前面的人已经报数学了,后面这位哪怕数学满分150也不能进。我们的录取规则使得我们在招选学生分配专业,包括各种类型的时候,就是高考一元评价,最后招分而不招生,所以最后形成的是,我们的招生被高考的一元考试录取的这样一种评价紧紧捆绑。而刚才我们说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一定是多元的,一定是多样性的,现在我们招考的模式跟社会的需求期望是严重不符的,特别这种模式跟教育的本质来讲,相距也比较远。教育的本质不是分分见血,不是高一分就比你优秀,这是从公平的意义上讲一次比赛,确实谁比谁快一秒、少一秒,他跑得快,他就是第一名,那是很简单的体育比赛。但这是办教育,特别是关系到一个学生和一个学生群体,他的学业、他的发展,应该说人生当中最重要的高考升学,用这种唯分数分分见血的方式来进行评价,的确显得过于简单化,也过于残酷了,这还没说他对于基础教育的导向。所以,为什么大家觉得负担这么重,大家觉得高考好像总是有那么多问题。我这儿特别想说的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性方法一定是给大学放权,大学作为高考以及高招的主体,现在在整个考试招生当中体现的极其不明显,例如说高考的全称,全国的叫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但是高考和大学大家说有什么关系呢?高考一不是大学设计的,二不是真正可以为大学所用,高考就是考完了,用高考的总分进行集中的录取。现在我们行话叫什么?叫以考代招,用高考的一次性考试,而且是我们这么多大学,你的招生统统包办了,因为录取原则就是一条,就是一个考试分数,不管你分多少批次,不管报什么专业,这个那个,就看一条,就是按分代录,就是高考的一个考试代理了几乎所有大学的招生,以考代招,大学在这里头有什么主体性呢?没有,没有就决定了你最后对一个大学,如果作为一个教育的主体,作为一个人才培养的主体,对于自己需要培养、需要招选和能够招选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说了不算,你可想而知。大学其实最重要的权力,在这里头它是一种缺失的状态。

所以,我们原有的,特别是在我们这些像自主招生等等试点未出台之前,铁板一块的高考招生,看似是最公平的考试,没错,但是把公平做到极致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什么?忽略了招生本身这是一件什么事,这是我们整个教育环节当中的重中之重,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链条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挥棒。当这个指挥棒太刚化,以考代招,没能实现教育本身的功能,没能让大学在这当中体现出它的自主权和主体性的时候,相应的问题就会出现,我们现在说的很多问题都是考试招生制度整个设计的问题,都是高考以考代招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不解决,没有认识到,不想办法解决,而是局部地去修改,高考应该考哪几科,每科应该多少分数,我应该在哪个时间去考,考试的内容应该是放在这些知识点还是那些知识点等等,只是局部的改革高考的话,很难说实现一个全局的优化,而且大家总会不满。你认为考数学更重要,我认为考外语更重要。你认为理科生应该考物理,他认为应该考化学。这些是应该谁说了算,不是应该考什么,而是应该大学用哪些成绩,我用什么样的尺子来评价考生。在咱们现在的决定当中,提出的顶层设计当中非常明晰,考试是谁提供的?专业考试机构,他懂得测量评价,他提供考试产品。考生们去选择,你要考哪些试,考完了之后,最终决定怎么用这个考试成绩,决定权一定是大学,因为他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包括自己各个院系专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然后我来合理地利用你的这些考试成绩,然后来研发和合理的利用这种评价学生的多样化的多元评价,但是也是综合化的综合评价,这样一些尺子来对考生进行评价和选拔。最终会实现一种更好的,大学也非常满意招选到的学生,学生也非常满意,可以实现多元化、多次的选择。

所以,最终我们理想化的彼岸是中国特色的招考双选模式,双选,主体是谁?第一是学生。第二是大学。这两者恰恰是我们考试招生,在高招当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咱们说是买卖也好,咱们说是主动被动也好,但是这两者都是最重要的群体,他们的选择权、基本权利,一定要在未来的考试招生的设计和实践中要得到保障,这在是我们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个理想彼岸,一个重要目标。我想从这次出台的决定当中,我们比较明确地看到了对这个整体设计的一种描述,但是任重道远,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有人提出是不是做美国的,美国也有所为的双选模式,搬到中国来行不行?有很多衍生问题会出现,而且根本性的问题,中国现在的国情、社情和发展阶段,和美国差距太大。最简单,美国做一个国考SAT考试,它有多少人参加?而中国每年有近千万人,要通过一个纸笔考试,它可以一年组织七次,中国可以吗?我们可想而知。你要让近千万的人一年通过纸笔考试,完成7次高考,可能吗?你看人家提供了多少招生考试的产品,都让我们选,不行。还有很重要的,美国的好大学大家知道非常多,现代大学制度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的确选择会非常多。但是在中国,所谓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也就是大家认为的名牌大学,在我们整个大学的分布当中,在大家的期望当中,都是严重的供不应求。我们并不认为清华大学提供的教育产品就比其它的大学,你说高到多么多么高的水平?大家都是非常好的大学,但是从考生在做选择的时候,就趋之若鹜。我能上清华,我绝对不上其它的大学。如果你有更多的,例如说十个清华甚至二十个清华,在美国有,你可以做出选择,于是大家对于不同的大学,它提供的教育产品,它的专业、它的地域,甚至它的学费,它给你未来发展能够提供的支撑,方方面面来考量,最终我能申请哪些大学,于是那些大学也纷纷给这些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最后我想录取哪些学生,大家能拍合的,就一拍即合,拍不合的再选一选,有足够的空间来提供出来。

所以,在美国来说,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高度市场化,而且提供了大量市场教育产品的这样一个高等教育市场,和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目前的现状,以及老百姓的需求,差别是极大的,这还没说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在我们东方文化、儒家文化、中华文明的传统当中,对于教育的追求就没有停止一天。所以,它也植根于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家长,甚至每一个孩子心中。所以,大家对教育的渴望,绝不比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要差,但是我们现在能够提供的产品,在这个阶段相比之下供需的压力差别太大了。所以,有很多问题不是说我们照搬美国现在的考试招生制度在中国就能实现的,说起来容易,绝不是这么简单,否则在中国做教育的人、做考试招生的人,为数很多,大家也在为之努力,还好现在我们从中央到地方,包括在大学,大家逐渐很好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有了中央非常好的顶层设计,我们是要下定决心,但是要逐步,从大学来说逐层,从考生来说逐层,也要逐个,从地域的角度来说,有的条件成熟一些,比如直辖市条件成熟,是不是能先走一步,等等,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我们来做出这种改革的探索。这个探索的时间,绝不是2020就能全面实现,2020只是其中的一个结点,能够让我们看到希望,但是每年我们都会做出重要的努力,也希望能够看到更好的一些进展呈现出来。

主持人尹俊:于老师不仅聊到清华今年要启动的清华的招生情况总体的概况,同时也给我们未来国家招生也好,高招这方面也指明了方向。但是从于老师刚才的介绍当中我们也了解到,当前情况下最最重要的还是高考的分数,甭管您走哪个渠道,可能这个分数都是最重要的一项。所以,考生和家长,就当前而言,成绩还是最重要的。

另外,清华大学刚才于老师也介绍了,接下来会陆陆续续有一些更细的某些项目,相关的更细的条文出台,大家也可以继续关注。今天于老师还带来了6位清华大学的学霸。

于涵:也有称他们为学神的。

主持人尹俊:其实应该称他们非常优秀的同学,让我们见识一下优秀的学生,清华的牛人是怎么练成的,接下来我们要依次走近他们。非常感谢于老师今天做客新浪直播间。

于涵:谢谢,谢谢新浪网友。

主持人尹俊:再见!

相关高考热词TAG搜索:清华大学  十种途径  

“艺考头条”APP 艺术生的报考神器 — 万博体育APP报考指南

← 艺术生都在用!就差你!微信扫一扫,立即下载!
← 及时发布最新的艺考资讯,解读艺考最新政策、招生简章、录取规则。

艺考 · 头条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解读上清华的十种途径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解读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解读上清华的十种途径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解读上清华的十种途径,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解读2014年清华大学各种招生政策及...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解读上清华的十种途径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解
冷军超写实的油画作品欣赏冷军超写实的油画作品欣赏
静物素描组合写生作品静物素描组合写生作品

免责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二) 本网未注明来源或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通过邮件的方式与本网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们将会在收到邮件后24小时内进行处理。

访谈实录热门TAG标签

关注万博体育APP网

更多

万博体育APP网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万博体育APP网官方新浪微博

万博体育APP网APP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万博体育APP网APP

用UC浏览器扫一扫

收藏万博体育APP网手机版

万博体育APP网官方微博: